“市场风格要转换了吗?”
“为时过早,现在是反弹,不是反转。”
近半个月来,这样的对话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投资圈。当然,这样的疑问不会在一次问答中就走向终结,市场的变化时刻在刷新投资者的认知。
数据显示,百亿私募等机构频频调研中小创公司,同时各路资金也悄然涌入中小创股票。不过,热情背后难掩板块内的分化,次新股交易反弹,壳股却屡遭打击。基金人士表示,对类似“独角兽”企业的挖掘,会成为未来掘金中小创板块重要的主线。
酝酿逆袭
北京某知名私募的基金经理称:“作为趋势投资者,讨论市场风格的转化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能做的唯有紧跟变化,积极应对,随时准备修正已有的观点。”
数据的变化可能更说明问题。从机构调研、资金流向等多个维度的情况来看,中小创板块似乎正在酝酿一场“华丽的逆袭”。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横跨春节假期的前后5个交易日内,纳入统计的私募机构共调研亿帆医药、科华生物、盈趣科技等8家上市公司,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各占4家,未见主板公司身影。其中,机构对亿帆医药的关注度最高,有32家机构参与调研,包括朱雀投资、景泰利丰投资、凯丰投资、鼎峰资产、神农投资等知名私募。同属医药生物行业的科华生物也接受了12次调研,排名第二,朱雀投资、鸿道投资均在调研名单中。另外,中颖电子、顺网科技、盈趣科技等都受到私募“大佬”们的青睐。
若将时间拉回至1月,私募对中小创关注度的回升则更为明显。在超过15家私募共同调研的个股名单中,18家公司中仅有锡业股份、视觉中国两家主板公司,其余则包括10家中小板公司和6家创业板公司。同时,在百亿级私募共同调研的个股名单中,18只股票中有14只中小板、3只创业板和1只主板股票。
“板块方面,私募机构对中小板的关注度实现了三连升,1月上升至52.81%,创2017年以来的新高;主板的关注度在1月也回升至28.14%。不过,受业绩预报频现‘地雷股’的影响,私募对创业板整体仍非常谨慎。”格上理财的研究报告提到。
从资金面上看,各路资金也在积极关注中小创。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截至3月2日,2018年以来北上资金频频加仓中小创,在所有29只曾上榜深港通前十大活跃成交个股中,有12只中小板个股和5只创业板个股。
与此同时,截至3月2日,今年以来A股共产生2269起重要股东和产业资本增持案例,其中多达1413起为中小创板块的增持,占比达62.27%。并且,在这1413起增持案例中,1月份仅发生476起,2月份春节前发生的案例达749起,春节后至今发生的案例达188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
另外,创业板ETF的增幅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目前的8只创业板ETF中,建信ETF成立于今年2月6日,募集资金3.58亿份;其余7只创业板ETF,5只呈现显著的增长,2只出现下降。其中,易方达创业板ETF的规模最大,截至3月2日总份额达52.87亿份,较今年1月1日的增幅达72.38%。华安创业板50ETF的增幅最大,1月2日为2.90亿份,3月2日为16.07亿份,今年以来增长454.14%。另外,广发创业板ETF、南方创业板ETF、嘉实创业板ETF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为65.28%、30.60%和21.99%。有基金人士称,华安创业板50ETF涨幅最大,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资金对创业板“漂亮50”的青睐。
北京和聚投资首席策略师黄弢分析认为,自2月9日市场见底以来,创业板指数的反弹幅度达到12.4%,相对上证综指、上证50和中证100等指数而言表现突出。拉长时间看,自2018年年初以来,创业板5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所有指数中表现也是最佳。综合来看,近期资金成本的松动、成长股普遍的深调和低预期等消息,以及持续两年的大蓝筹高景气,确实带来了投资风格转换的某种契机。不过,整体上看还是一种投资风格短期演绎到极致后的均值回归,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都在往更均衡的方向演化。因此,2018年的市场核心在于寻找盈利和估值更匹配的投资标的,市场本身会是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从风格而言,整体上优质成长股的表现会更好一些。
难掩分化
“一个正在发生的变化在于,我们观察到,随着监管的继续加强,相当数量的成长股正在加速估值回归。对于其中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世诚投资提到。
如上所述,记者采访多位基金经理后发现,他们普遍对中小创的反弹表现出积极跟踪的态度,也已准备好一定的“弹药”,但对板块内部出现的显著分化持谨慎态度。
“例如,受节后第一个周末‘注册制拟延迟’以及‘IPO被否三年内不得借壳上市’的消息影响,次新股上周出现较明显反弹,壳股则跌无可跌。”某保险资管的投资经理称,“市场的风险偏好在2018年大概率向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二线蓝筹转移,但对中小创板块的热情回暖不能掩盖其背后的严重分化。”
数据显示,最能代表次新股整体表现的深次新股指数(399678),2月26日至3月2日的单周涨幅达5.62%,远高于上证综指的负增长、深成指的周涨幅1.81%及中小板指的周涨幅2.35%,与创业板指的周涨幅6.18%接近。与此同时,深次新股指数单日的成交量及成交金额较2月份也明显放大。其中,上周前两日的单日均超过4亿股,单日成交金额超过160亿元。
深圳聚沣资本总经理余爱斌分析认为,上周的次新股反弹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下跌后,相对其他主要板块来讲,次新板块超跌可能性较大;二是当前很多新股开板较早,估值已经趋向于相对合理的水平;三是注册制拟延迟,市场炒作情绪相对恢复;四是市场上一些新的热点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概念板块的走强,也带动了部分次新股的炒作。不过,他也提醒,参与次新股行情,投资者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基本面要有长期支撑,二是最好与市场热点板块相关,三是涨幅过大的板块要警惕,最后还要有严格的止损和仓位控制等风控措施。
另一方面,壳股在新规下则表现十分低迷。余爱斌称,新规对壳股会有一定的打压。以往壳股炒作都是重组概念,今后对壳股的非理性炒作有望降温,这将有利于市场进一步趋向于价值投资。
黄弢则向记者表示:“截至目前,总市值低于20亿的股票数量已接近130只,差不多创了十年来的新高。无论如何,壳公司的边缘化都是大势所趋。未来,随着退市制度的进一步严格执行,市值低于20亿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并且还都处在漫漫熊途的市值回归之路,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都应当非常谨慎地对待,避免把技术性的超跌反弹当成是大趋势。”
对此,暖流资产特别提到,成长股方面,一些低于25倍、内生增长30%以上的股票可以纳入关注,在这个位置具备较强的安全性。
“整体上看,中小创难言趋势性机会,这是我目前的判断。在上涨的中小创股票中,不乏游资炒作和‘庄股魅影’。当前中小创在政策取暖、预期极低的情况下具有反弹基础,不过持续性还需要基本面配合,因此还要等待进一步的政策和业绩数据来确认。”上述保险资管的投资经理还提到,“还要警惕下跌中市场的负反馈,部分股票会越跌越贵。”
寻找A股“独角兽”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火热刷屏的有关‘独角兽’的讨论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投资者对中小创股票的挑选方向。”上述保险资管的投资经理表示。
2月28日下午,知情人士消息称,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四大行业中的独角兽公司,如果符合相关规定可以实行即报即审。虽然这一消息尚待确认,不过,近期多家美股上市的科技巨头纷纷表示,若政策允许,希望尽早回归A股。有交易所人士也称欢迎新经济企业上市,规则准备已基本完成。这些可谓真正点燃全民寻找“独角兽”的热情。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如泛科技相关领域IPO速度加快,国内独角兽企业或将更多选择A股上市。据胡润百富统计,大中华范围内共计120家独角兽企业,整体估值超3万亿元人民币,广泛分布于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服务、大数据等行业。Top10独角兽企业多具备互联网背景,如蚂蚁金服、滴滴出行、今日头条等,同时也包括高端硬件企业如小米、宁德时代、大疆。除生物科技、云计算外,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互联网、大数据、半导体等行业符合国家产业升级需求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或长期受益。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势科技龙头将持续走强,竞争力不足的弱势公司或进一步折价。
“独角兽的上市亦有望对已上市科技龙头公司的估值形成支撑和提振。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而估值能力尚未充分体现的公司,亦有望被采用更加丰富的估值方法全面衡量公司价值。”中信证券提到。
据了解,前文所述百亿级私募近期密集调研一些龙头公司,寻找A股的“独角兽”。如机构在调研一家创新药及优质仿制药龙头企业时较为关心公司国际化进程、F-627、F-652等在研项目的进展情况、血液肿瘤产品线团队建设和市场布局、公司新进医保产品导入情况等问题。“对类似‘独角兽’优质企业的挖掘,会成为未来掘金中小创板块最重要的投资主线。”有百亿私募人士说。
“整体上,2018年分化行情依然会持续,未来可预期的分化趋势应该是优质资产和劣质资产的分化。相较其他,我们还是更关注企业的质地,市场风格并不是影响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至于是否增配中小创,会根据业绩与估值的匹配程度进行比较,不会根据市场风格参与博弈型机会。”清和泉资本在回复中国证券报记者时称。
---------
香港保险总监级代理人简介:
◆ 香港保险业内部培训师
◆ 注册保险精算师
◆ 参与香港保险产品研发
◆ 注册核保员
◆ 联系方式/微信:3469516
---------
香港保险网